新聞

2022年1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 - 2022年11月
積極培養「成長型心態」 陪伴規劃豐盛康莊人生路
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致力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,透過多元教學,培育青少年六育均衡發展,使能掌握持續進修自學能力,發揮個別天賦潛質,培育愛己愛人、愛護環境、服務社群的良好公民。新任校長湯皓勛積極優化校園,推動英語學習及STEM教育的發展,通過多元教學策略,讓學生從多元有趣的活動中有效學習;同時參與多項校外教學支援計劃,藉以提升學與教質素,培育未來社會棟樑。
建立自然英文語境 與世界接軌
全球化下,英語能力顯得尤為重要,因此學校十分重視英語教育,積極推展學習活動,同時規劃高效能的學習空間,藉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。學校設有面積達1,500平方呎的英語中心,學生可以在內閱讀、溫習、使用視聽器材、玩遊戲等,在輕鬆、無壓力的氣氛下學習英語。
校內的課堂學習與語文氣氛並重,鼓勵學生多與外籍英語老師交流,從中模仿學習英語發音及口型,完善發音準繩度,提升英語溝通能力。同時,學校設計「英語一分鐘」環節,學生需要就不同主題作一分鐘英語演講。湯校長指出:「演講主題觸及生活中的不同層面,學生需要利用不同媒介進行資料搜集,從而撰寫內容豐富的演講稿,過程中不但能訓練其組織、寫作及表達能力,更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。」
在每年一度的「英語學習營」中,學生需要以全英語模式參加遊戲、手工製作及團體活動,從中促進英語交流。學生在離營時已習慣利用英語溝通,同時擁有滿腔成就感。而且,學校成立英語音樂劇團,學生會學習全面的話劇技巧,例如撰寫劇本、演戲技巧、道具製作等,一方面有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,營造英語交流氣氛,另一方面更能培養其自信心,發掘個人潛能。
抓緊學習機遇 推動自主學習
在新學年,學校將以「正向教育」(Positive Education)為重點關注事項。湯校長表示:「我將帶領師生推行一系列學校措施,促進身、心、社、靈的健康,期望將每顆小生命的熱能燃亮起來,令其發光發熱。」
在生命教育上, 學校強調「生命影響生命」及「成長型心態」(growth mindset),相信每位學生的能力、才智及天賦都夠通過後天努力得以進步,亦善於發掘自身的專長和特質。學校積極通過聖公會堂、校、社福機構共同協作模式,推行多元化的牧養活動,讓學生認識生命真道及實踐基督信仰。而且,學校更參加「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」(QSIP),由專家會到校為師生提供度身設計的「校本專業支援」,策劃教師學習社群及學生工作坊,提升學與教效能。在下學期,計劃團隊將進行科組領導觀課及議課研習,透過英文科及數學科協作,完善教學設計,提升教學果效。
不僅如此,學校善用優質教育基金,推行「尊重生命、逆境同行」──「樂活達人計劃」,以三層架構模式推展學生教育、家長教育及教師培訓,以提升學生的抗逆力,更能及早識別其特別需要,並以小組及個案形式作次級介入。其後,學校於本學年推行「有教無『慮』──高壓力初中生適應計劃」,繼續為學生提供精神健康上的支援。湯校長續指:「計劃滲透多項創新元素,例如『Twenty-one Run』,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藉着運動強身健體,不再終日與電子產品為伴成為『低頭族』,並且將運動變為日常生活習慣。」
STEM學生領袖小組 拓闊STEM發展
學校致力推動STEM教育,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、提升創意和解難能力,同時發展創新思維。STEM教育組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,包括交流團、專題研習、跨科協作活動、課堂教學活動、比賽及參觀,從中了解創新科技對未來世界發展的重要角色,藉以讓學生擴闊視野和發揮潛能。「元宇宙」是近期炙手可熱的話題,除了在STEM周舉辦的「元宇宙」網上問答比賽外,學校更把這元素融入中文科課題,帶領學生進入「虛擬互動情景」之中開拓更遼闊的學習空間、維度與平台,從而提升學生對中華文化認識,與世界接軌。
不僅如此,學校更於兩年前成立「STEM學生領袖小組」,STEM教育組的老師帶領對STEM有深厚興趣的優秀學生, 規劃多項全校性推廣及學習活動。湯校長表示:「小組成員會定期進行會議,設計專題研習,更會策劃大型活動,向同學推廣STEM知識及相關技能,營造全校科創文化。」在疫情下,小組並沒有停下來,透過線上會議設計製作精美的STEM WE CAN刊物,與全校同學分享創新科技研究成果,並在學期尾協辦STEM周,精彩活動包括: 分級專題講座、STEM嘉年華、STEM書介分享、不同類型的比賽等,為同學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,同學們十分投入各項活動, 並有不少同學獲獎,盡展潛能。
多元化成長活動 培養堅毅追夢精神
在「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,建立豐盛人生階梯」的重點關注事項下,學校推行「幸福校園計劃: 勤有功愛他人 惜自己」,透過多元化成長活動,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、建立正向積極的價值觀,加強各個學習階段的銜接,協助學生認識自己、建立目標、訂立升學就業的不同部署及發展方向,培養堅毅追夢的精神。其中生涯規劃為學校發展重點之一,學校以「六年一貫」的做法:用一個生涯規劃理論框架來制定六年的活動及課程,協助學生在過程中更加認識自己和職場,從而發揮自己的潛能,協助社會未來更遠大的發展。
學校積極舉辦多元化的課外活動,藉以配合「全人發展」,啟發展潛能,發揮個人特質。學生在初中階段以「一生一藝能計劃」展開動探索之路,他們可選擇體育、藝術、服務活動及興趣類的課程,透過定期及有策略規劃的活動,一方面發掘及培養興趣,同時建立良好的活動規律及習慣。另一方面,學生也可選擇參與其他學術學會、社及學生會組別提供的活動,享受活動的趣味及愉快的團體生活。
及至高中階段,角色有所轉換,由參與及學習階段轉變為需要承擔的領袖角色。學校設立不同的活動組別,有自治組織包括學生會、四社,亦設不同類型的學術、興趣及服務小組,各組織均由高中學生擔任主要的幹事職務,務使其能在不同崗位學習,享受校園生活;更希望透過籌辦及組織活動培養服務精神,成為明日的棟樑。
同時,學校盼能培育未來社會的人才。借助多元化的課程框架,與學生分享在工業革命4.0下社會的轉變和如何培養新世代共通能力,以讓學生在畢業後能在社會中發光發亮。學校的生涯規劃的活動和課程亦貼合學校的校情。活動與課程更着重活動式教學,讓學生在「親手做」甚至「玩」的過程中學到相關知識。例如高中的「職業導向友師計劃」和「人生旅程體驗模擬活動」,務求更有效地扶持學生走生涯的路。
無縫適應中學生活 陪伴規劃豐盛康莊人生路
對中一新生而言,面對陌生的學習環境,難免會感到徬徨無助及忐忑不安。學校也設有完備的中一適應措施,包括暑期銜接課程、團契、課後輔導等,當中學長計劃則由學長帶領中一級學生,參與不同活動,從中認識校內設施和不同組織,感受校園文化,逐步適應中學生活。
同時,為讓學生認識自我,盡早訂立升學目標及職業志向,學校貼合成長階段中的發展需要,於各級推行校本生涯規劃教育。例如於高中級別安排「事業興趣測驗」及「個人升學輔導」,幫助學生認清個人興趣及能力,規劃適合的成長路徑。而且,學校常與外界機構協作,籌辦各類型校本生涯規劃活動,包括中六升學面試工作坊及「友師計劃」,提供課堂以外的學習經歷,藉此開拓視野,以及對自我有更進一步了解。